主要內容

第四屆兩岸四校中文學科研究生學術研習營順利舉辦

2024researchcamp-202407091156

活動相冊

 

2024年7月2日至7月5日,第四屆兩岸四校中文學科研究生學術研習營在香港大學(HKU)順利召開。是次研習營由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辦,邀請來自北京大學(PKU)、台灣大學(NTU)、澳門大學(UM)的二十餘位研究生及教師代表與本學院十餘位研究生及教師代表一起,以“交界與互動”為主題,展開關於中國文學、歷史與文化、語言學等方向的學術研討。

 

是次研習營分為八個場次,分別從古代文史哲研究、語言學研究、地方性專題、性別專題四大方向,展開論文報告。古代文史哲研究第一場報告主題為“先秦的禮法與哲學”,陳竹茗同學(HKU)嘗試闡明《商頌·那》的祭祀禮儀,並辯駁舊說,對“湯孫”身份提出新解;劉永佳同學(HKU)則從“誠中形外”的內在面向分析“誠”與“慎獨”的互動關係。第二場報告主題為“多面漢代:禮制、文學、雕刻”,張壹然同學(NTU)探究東漢曹褒制《新禮》的功敗垂成;闞蕭陽同學(PKU)分析劉向《說苑》兼含諫書性質;鍾泓同學(UM)結合漢畫像石,對比文本所載荊軻匕首形制,考察其演變與流傳。

 

在“思辨魏晉隋唐文學”場次中,楊思思同學(PKU)討論在東晉南朝文學中,“洛陽”完成從邊塞荒土到繁盛都城的意義轉變;陳柏言同學(NTU)從創作者的視野,重新探討唐人小說的自身意涵、創作與流傳。在第四場“以‘變’觀明清”的論文報告中,謝婉儀同學(UM)分析在明代中後期,《史記》的地位越過《漢書》,逐漸成為清人心中的經學典範;李璨同學(PKU)以《帝京篇》為例,分析北京的都城形象與地位在明代詩人的吟詠中建構而成;陳靜怡同學(HKU)對比明末清初的中文文獻與傳教士文獻,探究其對李自成形象的書寫差異。

 

語言學研究的報告主題為“語言的結構及其背後”,彙報人皆來自澳門大學,共同研討基於聲調增減的認定方法、如何審視粵語聲調的變化過程(應結合其他變化進行考察),以及古漢語對現代漢語研究的參照性意義等問題。其中,高翔同學探究非連續性構式在語言交際中的縮略現象;潘瑤瑤同學分析主謂主語句的句法差異,並探討“的”在其中的句法動因與作用;王涵同學基於澳門粵語聲調,對聲調合併進行認知功能方面的測試。

 

地方性專題第一場報告主題為“香港:作為話語生成的空間”,黃秋華同學(PKU)透過《大眾文藝叢刊》的創辦背景與理念,釐定中國現代文學的轉折點;張慧岩同學(HKU)以電影《星星月亮太陽》為個案,探究1960年代香港國語抗日電影中的性別與國族;劉佳蓉同學(NTU)從也斯游離的詩學策略出發,重讀其食物詩的創作動因和模式;黃成傑同學(HKU)細析董啟章《命子》的先鋒文類實踐和坐標性意涵。

 

第二場報告主題為“走入廣闊無垠的南方”,周君柔同學(PKU)聚焦新世紀以來的台灣“一九四九”回憶敘事,以相關社會語境與文本群追索其生成與落地歷程;黃衍智同學(NTU)鉤沉李霖燦的中國畫史研究與相關玉龍雪山的文學創作,探討其來台後如何應對時局並藉散文重構記憶;蘇鑫同學(HKU)重審“新南方寫作”概念,指出其尚存疑難和內在潛能;李舒揚同學(PKU)以情動等理論,深入解讀林棹在《潮汐圖》中建立“感性的南方”的特別實踐。

 

性別專題聚焦女性,其主題為“女性的身體與身份”,姚燕同學(UM)梳理自漢至唐各類文獻對王昭君及其出塞故事的改編、補充;徐寧同學(HKU)以晚明才女馮小青切入,分析彈唱文藝與女性文化、雅俗傳統間的交互性影響;李婷欣同學(NTU)以20世紀20年代《申報》經期衛生廣告為例,探究女性身體、女性隱私等議題如何逐步走向公共領域。

 

徐聖心教授(NTU)、鄧小虎教授(HKU)、史皓元教授(HKU)、宋亞雲教授(PKU)、劉鴻勇教授(UM)、李國華教授(PKU)、米歐敏教授(HKU)、陳亮亮教授(HKU)、楊彬彬教授(HKU)、魏艷教授(HKU),在報告結束後分別對研究生進行點評,參會同學亦各抒己見,針對報告內容展開問答、互動交流,現場氛圍友好且熱烈。

 

在研究生報告完畢之後,是次研習營還邀請三位教授發表短講,回應此前研究生們的報告主題與內容。在中文學院院長林姵吟教授的主持之下,張月教授(UM)從文化記憶的角度,分析文學作品對劉裕形象的塑造;史皓元教授講述自唐代以來漢語方言的演變過程,並以具體案例演示如何從古代詩詞韻腳中追尋語音變化的線索;朱銘堅教授(HKU)對比不同史料文獻,分析南宋宰臣汪伯彥如何逐漸被塑造為奸臣形象。隨後,是次研習營的圓桌座談熱烈開展,就下一屆辦會地點、內容與具體形式進行討論,與會人員皆踴躍發言,最終由林姵吟教授予以總結並致閉營辭,四校代表師生亦致辭感謝,是次研習營完美落幕。

 

為期三日的研習營不僅充分實現學術交流,與會老師和學生亦在主辦方的帶領下,於活動第一天(7月2日)共同參觀香港大學本部,了解校史,並前往馮平山圖書館參觀展覽,親身體驗作育英才、融貫中西的百年校園與學術氛圍。遊覽結束後,主辦方更安排研習營師生乘坐電車旅行,體驗極具香港特色的叮叮車之旅,充分領略本地聞名於世的地標性建築和繁華夜景,亦感受本地豐富多元的文化形態。

 

是次研習營堅持貫徹“交界與互動”,不僅歡迎不同地區和研究領域的師生深入切磋,亦鼓勵資深學者與青年學生的互動與交流,研習過程充滿歡聲笑語及思想火花的碰撞,寄望兩岸跨校交流能逐年持續,與會師生友誼地久天長。